【广州公交文脉|公交“老师傅”①】不忘初心四十余载,坚守“最后一班岗”
本期关键词:【公交“老师傅”】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广州公交,聚集街头巷尾的街坊市民,演绎来来往往的故事。一群驾驶多年公交车的“老师傅”,在春夏秋冬、风霜雨露中,热情、微笑服务市民出行数十载。公交车承载着他们的青春年华,他们用车轮丈量羊城的每一条道路,见证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
不忘初心四十余载,坚守“最后一班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严艺文 实习生 杨梓跃 图/受访者提供
当公交“老师傅”陈兆华谈起自己的公交生涯,他语气上扬,眉眼中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作为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89路线的车长,1980年进入公交行业,陈兆华先后做过乘务员、修理员、公交车司机。2022年9月1日,陈兆华将正式退休,四十二载的峥嵘岁月,陈兆华依然坚守“最后一班岗”。
公交司机“好威水”
陈兆华是地道的广州人,儿时常乘坐公交车的他,自小就觉得公交车司机是一个很威风的职业。“我父母都从事运输行业,个人兴趣加上家庭影响,1980年我就正式进入公交行业。”42年如一日,从小乘客到经验丰富的公交车司机,陈兆华开过4路、12路、17路、34路、55路、89路等大大小小十多条线路,穿行了大半个广州,扎根公交行业。
刚进入公交行业,陈兆华担任的是乘务员,主要负责卖票。由于维修部门缺人手,陈兆华便转变为一名修理员,负责抢修工作。维修公交车速度要快,在马路上把车修好是最好的。“那时候维修人员少,一定要快才能确保公交车正常运行。”陈兆华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比划着修车的情景。
随着广州城市发展,市民出行需求增加,1983年年底,陈兆华开始学开公交车。1984年7月陈兆华正式出师,这时候广州已经有40多条公交线路,很多地方都开通了公交线路。少年时觉得公交车司机“好威水”,陈兆华也开启自己近40年的公交车司机生涯。
见证城市发展和时代进步
公交变迁的过程,呈现的是城市服务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80年代的广州公共汽车主要使用通道车,又叫铰接车,由两节车厢组成,车身有14米长。陈兆华对通道车的印象尤为深刻。“通道车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靠喊,一上车乘务员就会很大声地叫买票,下车也要大叫‘麻烦有下’。”
陈兆华说,当时车上要配备三名乘务员,处于中间的乘务员还需观察路况,提醒司机避让行人或其他车辆。1993年,广州公交实施了无人售票,乘客可以自主投币、使用汽车IC卡、羊城通,如今,手机扫码支付,售票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市民乘车越来越便利。
公交车的线路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改善。陈兆华至今还记得,1991年3月18日,他驾驶12路公交车进入罗冲围的场景,那是罗冲围开通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在陈兆华眼前,当年的热闹景象一一浮现,“那时我们很早就通知了市民,那天很多市民早上6点钟就在车站等我们”。
陈兆华驾驶12路公交车长达25年,他也结识了许多住在罗冲围片区的朋友。“12路车开通的那个月,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前来搭车,他们都说要到广州市区去看看。”陈兆华说,现在的12路车终点站已经延伸至万科四季花城总站。不断增设的公交线路、不断延伸的公交站点,见证的是广州城市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
公交精神代代更新
陈兆华始终认为,公交是服务行业。公交司机要做好本职工作,礼貌对待每一名乘客,帮助每一名乘客。如今,作为89路线的线长,陈兆华既要执行营运任务,又要负责管理线路大大小小的事情,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数十年如一日。
凌晨3时的广州,还笼罩在夜幕中,陈兆华就起床了。在广州东站拿车,开到天河客运站总站,整理好车辆卫生,检查车质车况后,6时30分,陈兆华便准点开出首班车。
有一次,遇到一对年老行动不便的夫妇,陈兆华将他们推上公交车,告诉他们回来时看到89路公交车就挥挥手。原来,陈兆华和同线路的司机打好了招呼,到时把老人家接回来。久而久之,陈兆华热心助人的形象深入人心,89路的熟客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华哥”。
2022年9月,陈兆华就要退休了。空闲时,陈兆华便会和年轻的同事传达公交人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师傅的责任。”陈兆华说,正是一批师傅认真到位的“传帮带”,帮助新手公交人更快地成熟,更好地为乘客服务。“师带徒,传帮带”,年轻的公交司机是广州公交文脉的续写者和传承者。
穿梭在广州大街小巷的公交车,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每一天,公交车在路上,行驶固定的路线,装载无数乘客,向着目的地驶去。从进入公交行业开始,陈兆华不忘初心四十余载,守护市民的安全出行。时光在公交车日复一日的迎来送往中逝去,陈兆华的公交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薪火相传、代代更新。
(《广州公交文脉》策划报道为原创内容,版权归羊城晚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