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正全面推动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的复建工作,通过开展流花湖公园片区更新提升规划,打造公园文化新IP与新晋网红景点,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广州站形象走廊第一门户节点。
拆围透绿、生态修复,流花湖公园环境品质提升已见成效
流花湖公园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北隅,总占地面积52.87公顷,其中湖水面积约占三分之二,绿化占陆地面积88%,年进园约800万人次,是一个集游览、娱乐、休憩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近年来,流花湖公园已完成生态修复、拆围透绿、改造提升等一系列环境品质提升工作。
流花湖公园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湖水生态修复工作:经过对湖水的系统治理,流花湖主要水质指标已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水的标准,如今流花湖清澈见底,水草生境清晰呈现,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生态修复系统。
公园环境的提升为多种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经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展公园鸟类多样性调查,公园内鸟类由2019年统计的58个品种增加到2023年的75个品种,呈现出“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观。
此外,公园还通过拆除公园东风西路段和人民北路段的原有围墙,融合微地形打造了优美的候车环境和透出的湖景。北段的围墙拆除后公园与人行道充分融为一体,展示了极具南国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以及流花湖独特的亚热带自然风光,为市民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
而为了保护广州闹市中“小鸟天堂”以及西苑中英女王手植橡树与数以百计的盆景,流花湖公园还不断完善流花路段的生态围墙管理。目前公园流花路段剩余的西边围墙为农趣园与流花西苑景区范围。
趣园景区中的鹭岛是为流花湖公园当年挖湖建园时期形成的一个湖心小岛,该岛于1981年被广州地区绿委定为招鸟基地,通过人工招鸟和封闭式保护后成功招来了鹭鸟,每天早晚鸟儿飞进飞出蔚为壮观。为保护好该景区的鸟类栖息环境,该段围墙予以保留。
而西苑围墙则建于1964年。西苑内有数以百计形态各异的盆景,其中不乏名贵的盆景作品,如黑松、罗汉松、雀梅等近300多盆,1986年英女王手植橡树也位于该景区内。该段围墙对西苑盆景与手植橡树的管理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公园改造提升时得以保留翻新并被高效管理。
推动复建、完善管理,公园将打造新晋网红景点
从2009年起,流花湖公园为配合地铁、隧道、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共借出12个地块约6万㎡绿地用于相关市政项目施工,给公园的整体风貌和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造成公园局部道路不畅通,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及部分区域的厕所因施工需要拆除而造成缺失等。
目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正积极推动流花湖公园复建工作,会同地铁、管廊等项目建设单位,借助复建项目对公园开展全面提升,努力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园,实现老公园新活力。
其中公园南海渔村入口等区域已委托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改造设计,拟打造成流花水韵、花园食府,延续流花湖特色,汲取传统岭南园林神韵,营造疏朗自然、精巧秀丽的庭园景观,展现公园文化内涵,释放更多的公共空间。
复建项目将结合各市政项目退地时间分区实施。复建完成后,公园园路系统配套服务设施将更加完善,城市交通的部分功能将融入公园东风西路景区之中,消除城园的边界感。
此外,公园还将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公园文化新IP。流花湖公园已于今年3月完成了园内“白宫”与得宝两座建筑物的招租工作,其中“白宫”将打造成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得宝将打造成文化综合体,两个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开放后将会打造成为公园新晋网红景点,引入更多文化资源和活动,丰富公园景观,增添公园活力。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流花湖公园将尝试更高层级的开放共享,以人为本、强化文化IP,融城于景、还景于民,通过开展流花湖公园片区更新提升规划,致力打造广州站形象走廊第一门户节点。
文 | 记者 孙牧 通讯员 林园轩
图 | 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