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实践的广州经验:区域集中供冷开全国先河

来源:金羊网 作者:徐炜伦;李春炜;陈玉霞;王敏 发表时间:2022-09-06 17:48
金羊网  作者:徐炜伦;李春炜;陈玉霞;王敏  2022-09-06
广东将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炜伦 李春炜 陈玉霞 王敏 实生 麦家慧 杨梓跃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徐炜伦 李春炜 马灿 实
生 麦家慧 杨梓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广东将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广州区域集中供冷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炎炎夏日,走进广州大学城,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许多建筑的外立面上并没有安装空调主机。得益于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广州大学城师生们通过供冷管道就能享受到源源不断的冷气供应。

广州大学城许多建筑的外立面上并没有安装空调主机

据广州城投集团大学城公司区域集中供冷系统4号冷站站长苏剑龙介绍,区域集中供冷最大的特点是供冷范围超越传统中央空调的单体建筑物边界,扩展到多栋建筑物、园区等。

在大学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大型重点单位,都已用上了集中供冷服务

以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为例,采用的是国际上主流的“冰蓄冷”技术,城内的各个冷站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进行制冷,白天融冰供冷,通过一条条的输送管道,将冷冻水输往各用户终端,用户端口的中央空调系统将冷水化为冷气,这样,人们就能享受到阵阵清凉。“广州大学城因实施了区域集中供冷,减少了热岛效应和室外机噪音,也极少出现夏季用电高峰跳闸断电停冷的情形。”苏剑龙说。

广州大学城第二冷站

据介绍,大学城区域供冷作为中国最早的乃至到目前仍然是已投入运行的最大区域供冷系统,至今已投入使用19年,其间,整个系统各个环节都在不断改造优化,大大降低了系统能耗,也提高了供应保障能力。

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采用国际上主流的“冰蓄冷”技术

广州城投集团大学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集中供冷技术于2004年首次在广州大学城应用,当时整个行业都在“蹒跚学步”,而现在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广州城投集团大学城公司区域集中供冷系统4号冷站站长苏剑龙在机房里专注工作

目前在广州投入商用的广州大学城和珠江新城两个区域供冷项目,已为全国区域集中供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负责人说,随着这两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南站和南沙部分区域的供冷项目开发,广州的区域供冷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年节约用电1000万千瓦时 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广州城投集团大学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为“双碳”带来的助力效果包括:一是降低区域内的用电装机负荷,区域供冷一般采用蓄冷技术,与传统中央空调、VRV空调系统、分体空调相比,其可以降低空调峰值负荷至少30%,对发电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二是由于区域供冷采用了高效的制冷机组和专业的团队管理,其能效的提高大大高于分体空调和分散式中央空调。

大学城区域供冷是中国最早乃至到目前仍然是已投入运行的最大区域供冷系统

据统计,广州城投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模式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每年节约用电达到10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万吨。

“目前,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以及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大型重点单位,都已用上了集中供冷服务。”苏剑龙表示,聚焦低碳环保,构建新型能源管理平台,推广优质综合能源服务,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羊城晚报2022年09月06日A13版报道

策划 | 孙爱群 刘云
统筹 | 刘云
执行统筹 | 施沛霖 李春炜
海报 | 范英兰 李焕菲

编辑:陈玉霞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