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 | 盐运西:传统中轴线上的人文街区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玉霞 发表时间:2022-08-04 20:27
金羊网  作者:陈玉霞  2022-08-04
房子已老,街区已老,不老的,是街坊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心愿。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玉霞

千年商都,花城广州,一砖一瓦,一街一巷皆有故事。在老城区,小洋楼是这些故事的主角之一。

很多人知道广州的民国百年老洋楼群主要集中在东山口一带,整体规模较大,建筑恢弘大气,几乎每一座小洋楼都留存有一个名门望族或政要名人的故事。然而,你是否知道广州还有不少独具风情的小洋楼聚集地?越秀区的盐运西便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小洋楼群现存30多栋,虽规模较小,精致如“小家碧玉”,但满满的历史底蕴,也自带文化气息。

30多栋小洋楼不重样

这是一个连名字都“有段古”的地方。越秀区北京街盐运西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盐运西街这个名字由来已久,从清代延续至今:“因位于盐运司的西面,所以叫做盐运西。”

盐运西的历史建筑小洋楼几乎栋栋都不重样

进入盐运西社区,第一眼便能看到盐运西牌坊旁边的壁画墙,上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岭南盐运的历史。史料记载,宋代广东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盐场,其中属广州管理的就有七八个。在广东,管理盐业的衙门被称为“提举广南路盐事司”。明清两代管理盐业的衙门,都设在贤思街、北京路一带,可见这个片区与盐业渊源极深。

盐运西社区并不大,由一条正街及一巷、二巷、三巷组成,绝大多数房屋都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小洋楼。据记载:“盐运西在民国时期,多以二级官员私宅为多。”

盐运西有30多栋历史建筑保存完好

正街的西侧,主要聚集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西结合砖木结构的小洋楼,留存下来的30多栋小洋楼几乎不重样。在盐运西一巷,有一栋占地超过150平方米的民居,因拥有拱券形木框架玻璃窗而相当吸引眼球。这栋编号为一巷18、20号的民居,坐北朝南,楼高三层,红砖墙石脚,楼顶有天台及女儿墙,屋内中间为楼梯,带水磨石米梯级木扶手,地面铺有地砖,两侧呈对称布局。整栋建筑形制尚存,住在里面的街坊说,这里结构牢固稳定,内部格局完整。

盐运西浓浓的民国风令其人文气息更浓厚

盐运西正街的东侧,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房屋,与民国洋房最大的不同在于设计了大阳台,外立面更为简洁,少了装饰。多家媒体曾报道,著名作家秦牧与陈残云曾居住在盐运西正街东侧的24号大楼。

城市微改造留住老广风情

岁月可改变容貌,但带不走街坊们的儿时记忆,那些记忆,可谓乡愁。盐运西红红的石砖下、水磨石米楼梯旁,又或是生活杂货铺前,街坊们提着菜篮子闲聊话家常的样子,便构成一幅悠然的老广州风情画。

微改造后的盐运西正街

历史建筑被活化利用,开设了一些特色小店

和很多街区一样,盐运西也得益于近年广州城市更新微改造工程。原住民集中的盐运西,处处体现了社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在盐运西一巷2号之四的历史建筑里,设有北京街颐康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可为高龄、失能或认知症等有需要的社区长者提供照护服务;此外,这条短短200米的正街上,还拥有盐运西社区居委会、党群服务站、警务室、社工站、幼儿园和多个志愿服务组织等组成的党群服务集群,街坊有事?走两步,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孩子们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

街坊们说,社区里凡事好商量,就是沿街种什么树都可以投票发表意见,现在看到的四季桂、白兰树等就是绝大多数街坊的选择。

房子已老,街区已老,不老的,是街坊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心愿。

羊城晚报2022年08月04日A16版报道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