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潮】广府风情融入悠悠粽香里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敏;马思泳 发表时间:2022-05-26 11:24
金羊网  作者:王敏;马思泳  2022-05-26
“粽”有滋味在心头,国潮文创的融入,让这滋味越发浓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敏 马思泳 实习生 郑舒雨

小时候吃粽子,外婆用箬叶细细地裹成匀称三角,填入肥美的五花肉和金香的咸蛋黄,还有细长软糯的糯米,在煤炉上煮上四五个小时,肥肉的油渗透糯米,入口甘香无匹,成就端午中最深刻的滋味。年岁渐长,才发现粽子不仅仅是粽子,是记忆,是传统,是传承。

“粽”有滋味在心头。国潮文创的融入,则让这滋味越发浓厚。这几年的粽子,从口味到包装设计,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今年,广府风情更融入了浓浓的粽香里。小小一只粽子,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如今,我们不能只用味蕾去领悟。

岭南文化元素成功吸引年轻人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广府风情 情有独“粽”

当国潮之风席卷而来,藉着端午节这一经典传统节日的热度,具有传统文化属性的粽子,受到各方的青睐,化身国潮“生力军”,形形色色的文创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南粤广州的文创粽则带有独特的岭南风韵。

清代的南粤商都广州,有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外销商品曾见证着时代发展。一款曾外销至欧洲的漆器成为今年文创粽子的创意来源,这便是广州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二级文物——清代黑漆描金开窗庭院人物图缝纫盒。

以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为灵感设计的文创粽子礼盒 图/受访者提供

由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联手推出的文创粽子礼盒,在工艺上采用了广东著名的黑漆描金技法,盒面在单色漆地上加描金色花纹。礼盒包装蜡纸上则借鉴了广州博物馆馆藏“龙舟竞渡”通草画的元素。“龙舟与端午节相互呼应,描绘出独具岭南特色的龙舟竞发、锣鼓铿锵的热闹场面。”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道出了礼盒设计的寓意。

龙纹、祥云、宝珠等特色元素也呈现在花园酒店的端午粽子礼盒上。盒身的纹样元素采自广东省博物馆经典珍品——19世纪广绣绒线双面绣龙纹骨扇。这一广绣绒线双面绣龙纹骨扇为清道光晚期的藏品,长22厘米,展幅41厘米,在绢上绣上了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精巧秀丽,不失淡雅。

设计师根据文物扇面,精心设计了文创礼盒:细看盒身,一条飞龙身后云雾缭绕、龙腾祥云的景致生动形象,波浪图腾则如端午时节的龙舟水……当广绣扇面与“粤味”浓厚的端午元素融为一体,传统节日更富有文化气息了。

文创礼盒纹样元素来自19世纪广绣扇面 图/受访者提供

粽味飘香  街坊情浓

走在广州老城区街头,不少卖粽子的老店蒸柜热气腾腾,粽味飘香。一串串绿油油的肉粽让味蕾蠢蠢欲动,提醒着人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粽子时间”。

端午粽、麻石街……这些广州人的童年记忆,也随着今年的文创粽子复活了。“悠悠街坊”IP人物——“鸡公榄爷爷”“狮头妹妹”“阿花”“阿笼”出现在广州地铁与陶陶居联手推出的粽子礼盒上,鸡公榄、舞狮、木棉花、茶楼蒸笼等广府元素,伴随着文创粽子勾起了人们的儿时记忆。

文创粽子礼盒勾起童年记忆 图/受访者提供

回归本味方是根本,唯有传统方能传承。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文创粽子设计上,将“悠悠街坊”与美好的节日祝福语相结合,能让中国传统端午节内涵更丰富。

带有岭南文化味的端午文创产品,在年轻人中也颇具吸引力。在广州酒家的线上商城,融入岭南文化元素设计的国潮粽子礼盒有八九款之多,力求以新颖形式实现文化传承。

 延伸阅读 

国潮文创粽子增添节日社交属性
广东省焙烤食品糖制品产业协会执行会长 陈子嘉:

带有文创设计元素的产品更吸睛、更独特,也更具有历史的厚度和深度,人们自然也就更愿意为文创IP的高附加值埋单。与传统粽子不同的是,文创粽子在包装方面极尽用心,成为送得出手的节日赠礼,为端午节增添了社交属性。

国潮文创食品的创新体现着行业发展的进步,然而,文创IP食品也需要注意同质化、消费者审美疲劳等问题。文创粽子在产品开发之时,更要挖掘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俗话说“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地大物博,民间端午习俗各地自成特色,每个地方的粽子有每个地方的味道,例如广州有传统咸肉粽、中山有芦兜粽、江门有台山粽等等。各地的传统文化和端午民俗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一旦深入进行了解和研究,或许能赋予文创粽子更多新元素和新活力。

此外,营销叙事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因素。要想将文创粽子留在消费者心里,最重要的是说好自己的故事。好的文创产品,表面和内涵是相辅相成的。

国潮食品既是怀旧,也是创新
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周松芳博士:

这两年,广州饮食界出现的国潮风在博物馆参与和推动下较为明显。曾有餐企和博物馆在馆藏老菜谱的基础上,联手成功复刻出失传粤菜。

一方面,人们有怀旧传统;另一方面中国有以复古为革新的传统,现在的国潮既是怀旧,也是创新。

至于粽子的国潮趋势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如果国潮粽子因为时尚和包装等原因提高了价格,但又能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对饮食经济发展与饮食文化复兴都是好事。但如何在出品与价格之间取得平衡?靠商家进一步把握和挖掘。

《羊城晚报》2022年5月26日A15版报道

编辑:王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