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有何关系?其创新内涵能为城更赋能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刘云 发表时间:2021-04-17 20:3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刘云  2021-04-17
与会嘉宾认为,基础设施不应只存在物质理解层面,已需要跨学课思考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云

4月16日, 一场聚焦“基础设施创新为城市更新带来的革新方案和机遇”的沙龙在广州举办。该活动由全球顶尖的基础设施全方位服务公司AECOM主办。

沙龙现场

基础设施不应只存在物质理解层面

“沙龙虽小,但每开一扇窗,我们都可以看到新的城市的未来。”AECOM亚洲区高级副总裁刘泓志首先以抛砖引玉的方式打开话题之窗。

为什么要把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放在一起来探讨?在刘泓志看来,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所承载的公共服务,才是城市的核心,才是城市核心的系统。当这个系统越成功,人们往往越感觉不到这个系统的存在。

“IOD理念就是以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IOD理念认为的基础设施,不是传统理解的物质的基础设施,而是要满足一个城市里面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这样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基础设施,任何可以帮我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得到什么公共服务、中间促成某种公共服务的关系和细则,都应该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基础设施不仅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基因,更是一个城市未来再发展的诱因。”刘泓志说,AECOM认为的基础设施是要满足公共利益的再增长再分配的常态过程,城市更新不仅只在效益增长这一个点面上,还要关注城市人文的品质这一重要目标,未来一定要提升下一个时代基础设施的内涵。

基础设施已经需要跨学课思考了

在主题分享环节,AECOM中国区景观设计副总监胡志康以伦敦奥运会规划为例,讲述了“伦敦奥运会总体规划与赛后遗产规划”的案例。众所周知,伦敦奥运会规划有许多亮点之眼,其中一点值得借鉴的是:在对奥林匹克公园主场馆进行基础建设时,设计规划充分考虑了周边的住房配套及商业发展,使得场馆在赛后得以保留。后期分析估计,在对奥林匹克公园的投入中,至少75%在赛后继续发挥效用。

胡志康表示, AECOM(全球最大的工程咨询集团)从事奥运相关工作已有30多年,在为伦敦奥运会做总体规划时,设计师就考虑到了“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的关系,除了关注实际问题,例如场馆设计、交通和人流规划等,还统筹规划了包括赛事举办、后奥运的城市转型和长期遗产等问题。例如,分析显示,奥运会中心地区的房价平均高于周边地区29%,显现出可观的奥运收益。因举办羽毛球、足球和艺术体操等赛事,如今温布利赛区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其周边地区房价的升值幅度则低于30%。

当视线从伦敦拉回到广州时,人们可以看到,广州珠江两岸人行桥已完成吊杆张拉作业,“琴鸣绢舞”的造型已初具雏形,工程整体建设也已经接近尾声。“我认为,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的领域,需要更多跨学课的思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丘建发博士介绍了这个项目背后的设计初心。

“琴鸣绢舞”的造型已具雏形

丘建发博士表示,自己是一位建筑师而非桥梁工程师,但当由建筑师牵头设计这座桥,在跨专业的视野下这可能不止是一座桥。在规划师的理解中,它是一个联系广州城市中轴线上的纽带,通过这个桥的脉落,把周边的建筑和场所串联起来,因此桥形引入了曲线的造型呼应城市轴线。

其次,从建设师的角度,团队希望这座桥是一个承载城市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客厅里有活力的空间。所以,在桥上设计了可以供人停留、观景、交流,甚至有音乐活动或表演活动的场所。

第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团队提出这是一个看与被看皆宜的观景点,为何会设计一道弧线?因为从上桥到下桥的过程,可以实现步移景移的效果,当人们从北往南上桥、从南往北下桥时,就会发现,桥拱像一个眼睛的景框形状,把珠江新城的天际线框了进来。

最后,从策划师的角度,团队期望这座桥可以成为城市节庆的一个重要场景,例如,端午节扒龙舟时,可以在桥上看龙舟;在节庆之日广州放烟花时,可以在桥上看烟火。

“最近听说桥在落成时,可能在桥上会举行一个交响音乐会。这也正是我们设计之初的设想过的场景,从建筑师跨专业的视角里,桥已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桥,而会是一个城市空间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符号。这就是基础设施内涵改变带给城市和市民更多可能。” 丘建发博士说。

“城市修补”是城市更新应该强调的内容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是综合性的愿景与行动,旨在解决城市建成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看来,以往“城市双修”中强调的“城市修补”实践是中国城市更新应该强调的内容。

“建成区的维护和城市再开发是城市更新的两个主要议题,我们应当反思:合理、合情的建成区再发展,如何实现合规、合法?”王世福教授总结了城市更新实践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城市更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王世福教授认为,城市更新的政策基于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因不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修正,但政策的多变容易引起相关主体利益预期变化、方案报批延缓、降低审批效率等问题。随着城市建成环境需求日益多元化,制度供给的滞后性困境一定要解决。他建议,在开发报建方式上,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的“微改造”、“绣花”的工作,相应地也应当有“微开发权”的概念。产权地块作为老城区历史文化价值的形态基因,那么微开发权就是老城区历史文化传承的创新回归,使城市更新直接指向最终的使用者,而不再经过房地产商的“转手”。以广州永庆片区微改造为试点,荔湾区就创新提出了类似“公房领养人”的制度,给予企业15年经营权。此外,广州还就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提出可增加使用面积且无需补缴地价;对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老旧小区,则提出了“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制度形式。

如何理解城市更新?王世福表示,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应当是使城市有能力维持建成空间持续高品质。经济上转变原有的经济驱动形式,更关注公共利益的优先落实;文化上实现传承和创新;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共享进步。城市更新应是强调建成环境改善的同时,不减损也不必须增加原有权利主体的权益,注重相邻与同权公平,倡导社区共同体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步过程。

AECOM与广州共同走过逾十年,深度参与了包括天河CBD微改造、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洲头咀隧道工程、南沙枢纽综合体在内的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未来,其将继续作为华南区的重要驱动力,推动国际间的合作创新、高质量项目交付。广州办公室更是AECOM中国区首个基于灵活办公原则打造的办公室,也是首个通过互动开放日形式全新亮相的办公室。一直以来,AECOM致力于引领行业,积极探索未来空间趋势。此次改造,是AECOM以革新者之姿,通过展望未来的多元可能,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所塑造的更为灵活、确保身心平衡的办公空间典范。

AECOM中国南区总经理黄岩表示:“畅想未来办公模式,与焕新城市界面相通相融,都基于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前瞻思考。本次沙龙融汇了海内外城市更新实践项目经验,也凸显了我们紧密结合全球经验与本土智慧的能力。”当下,各地正通过城市更新,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与此同时,已有多个城市在“新基建”方面提出重大整体布局规划,构建更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AECOM中国区总裁鞠珩认为:“基础设施的创新可以赋能城市更新,推动中国城市转型升级。在大湾区内,从深圳大沙河、广州碧道到香港东涌生态海岸线,AECOM突破性地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融入了可持续理念,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韧性。我们希望,能持续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协助政府共同打造市民宜居宜业、绿色发展的城市。”鞠珩告诉记者: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不能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管理或建设,城市更新的目标是为城市空间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而AECOM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同时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去扮演冲突管理方的角色,并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据了解,AECOM目前已经和金茂集团、华润集团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计划以华南区规划设计团队作为“先遣队”,在广州城市更新中先行先试,积累大湾区的城市更新建设经验,之后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更新建设当中。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